2025年1月8日‧by Benedict

畫龍點睛

在神學院兼讀「跨越文化研究」時,因遇上疫情未能到海外實習,從而認識了投身本地跨文化事工的陳姑娘和本地尼泊爾事工。在實習堂會參與服侍本地非華語中學生,並在實習期完結後參與了約一整年的持續服侍。隨着工作及在母會的事奉變得繁忙,我由第一身參與尼泊爾事工服侍,變成推動信徒關注本地尼泊爾事工的角色。換言之,我的角色由「前線」變成「後勤」了。

及後與陳姑娘協調,在我母會中持續推動本地尼泊爾事工約三年。2024年的服侍是12月中舉行「聖誕聯歡會」,供本地非華語中學生(主力是尼泊爾人)參加。我獲邀在活動中分享聖誕信息。相信要以中文分享信息難不到我,但在實習期後就未有機會再以英語分享信息給非華語參加者的我來說,是一項挑戰,所以我拜託了陳姑娘為我的信息作結束禱告。

分享的信息要與聖誕節有關,我選取了《馬太福音》2章關於博學之士的篇章。在略過了希律王的部份,我分享上主如何帶領來自東方/非猶太裔的博學之士,千里迢迢到巴勒斯坦地方,朝見道成肉身的孩童耶穌。我預備了短片,預備了英文講稿,也複習了許多遍。在信息中,我交代了博學之士的身份、伯利恒之星、基督降生的原因、黃金/乳香/沒藥的意義等。但即場的效果對我來說,就是未如理想,不是聽眾沒有反應,而是我心底內知道,我的信息其實沒有切中他們的需要。

陳姑娘在結束祈禱前,根據我的信息再提及了兩個重點:博學之士來探訪耶穌興與尼泊爾互相拜訪,博學之士向耶穌獻上送禮物與尼泊爾人的送禮和分享文化的相似性。當刻,我只有一個成語浮在腦海,就是「畫龍點睛」。陳姑娘的補充讓我的信息能有效切入受眾的心內,沒有這個切入點,我覺得我的分享只達「言不及義」的層次。

講道的信息如果沒有切中人的內心,未能代入受眾的文化和處境中,就只能是泛泛之談。即使道理講得如何博大精深,與受眾並無關係。這就是宣教士投身跨文化事工的含金量,也是我要持續學習的功課,願上主助我。阿們。

Benedict

與貓喵 Mikan 和 Yuzu 同居中的聖公會基督徒。曾修讀人類學、日本研究、宗教研究、文化及保育旅遊等,並於建道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兼讀)畢業,主修跨越文化研究。現時在本港協助推動信徒認識本地跨文化事工和少數族裔的需要,計劃在未來投身日本宣教行列。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