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ionary|經課

大齋首日 (2025年3月5日)

大齋首日(Ash Wednesday),又名聖灰日,為教會節期大齋期(又稱四旬期或預苦期)的開始。

大齋期(Lent)一詞源自古英語”Lencten”,意指「春天」。由大齋首日起至「逾越節三日慶典」為止,不計主日,整個節期合共40日,以示耶穌在曠野禁食40晝夜和《舊約》中以色列民因背叛上主而在曠野行進40年。

主後100年左右已有記載教會在慶祝復活日前,準備領洗者會禁食祈禱預備好自己領受聖洗;而一般信眾多會透過禁食祈禱、克己反省與懺悔認罪,與上帝復和。因為主日是「小復活日」,是慶典而非齋戒的日子,因此大齋期的40日不計算其中的主日。

教會常在大齋首日舉行塗灰禮,在禮儀中把灰塗在信徒的額頭上,作為呼籲懺罪悔改的象徵。因為在《聖經》的傳統中,灰象徵痛苦、哀傷和補贖的意思。而塗灰禮所用的聖灰,是用去年棕枝主日祝聖過棕枝燒成灰燼而成。

早期教會設立塗灰禮,是給與負有嚴重過犯的信徒一個懺悔、認罪及補贖的機會。教會要求他們公開懇求上帝的寬恕,並通常在大齋期的第一日為這些悔改從善、懇求寬恕的信徒行塗灰禮。直至1091年,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將塗灰禮推廣至全體信徒參與,而不限於有嚴重過犯的悔信者。

香港聖公會的塗灰禮,主禮會在塗灰時宣諭:

你當緊記:你本是塵土,仍歸於塵土。當遠離罪惡,效忠基督。

香港聖公會《大齋日塗灰禮禮文》

並將聖灰在領受者額頭上畫成十字架形狀,以提醒領受聖灰者要醒覺自己從何而來及要往何處而去,以活出遠離罪惡,效法基督的生命。所以,領受聖灰是個外顯的行動,以激發領灰者重新察看自己的信仰和生命。

宣召經句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主必不輕看。(《詩篇》51:17)

祝文

全能永生的上帝,你所造的一切,你不厭惡;凡悔罪的人,你必赦免:求你為我們新造痛悔的心,使我們真誠懺罪,承認過錯,以致蒙你,大慈大悲的上帝,賜與全備的赦免;藉賴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求,聖子和聖父、聖靈,惟一上帝,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永世無盡。阿們。


上述經課參照《香港聖公會修訂通用讀經表》2016年版和香港聖公會禮儀專責委員會最新資料*。《通用讀經表》(Common Lectionary)乃以三年為一循環的主日/聖日讀經表(俗稱「三代經課」),輔以每兩年為一循環的平日讀經表所組成供經課表,供公共崇拜和個人靈修之用。主日/聖日每一循環皆以一卷「符類福音」為基礎,分為甲、乙、丙年。2024-25年為「丙年」,基本上以《路加福音》貫穿整個禮儀年的經課,故「丙年」又稱為「路加年」。

為便利參與主日提前崇拜(即禮拜六晚上崇拜)的兄姊,一般而言,主日經課會在禮拜六傍晚刊登,而一般聖日會在當日上午刊登。為方便兄姊直接閱讀經課,每段經文均附有連結,《聖經》經文採用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版》上帝版,《次經》經文採用香港聖公會2014年修譯的《次經全書》。

* 有需要時,也會參照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公佈的的羅馬教會通用禮儀日曆及香港教區專用禮儀日曆。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