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by Benedict

能參與海外宣教事工是一種福氣

感謝上主,我有幸能參與母會在七月舉行柬埔寨訪宣之旅,到金邊探望海外基督使團 (OMF) 宣教士鄧明龍/彭潔儀夫婦,與兄姊一同渡過了充滿恩典和感謝的六日五夜。我自己過往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參與團體形式的短宣或訪宣,只能到工場個別拜訪認識的宣教士,所以這次訪宣之旅同樣是我的初體驗。

首次踏足柬埔寨,有幸與不同國籍和背景的宣教士相遇,又造訪了他們在金邊開展的各項事工,當中感受至深的有以下三點:

1. 宣教士和本地同工對上主的信心是何等大

他們大多沒有為未來事工計劃太多,全然憑藉對上主信心,等候祂的回應來見機行事。當中,我為在 Fellowship Church of Prey Tia 實習的神學生感謝上帝,她打算在神學畢業後到外省協助植堂工作。雖然在財政/人手支援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她對未來感到擔憂,但她仍決定毅然前行。我看到她和家人的信心是何等巨大。

2. 面對物質和人力匱乏

在香港,教會總有辦法能找到合適人選及資源開展事工,只差能動員的人力和資源是多是少。但宣教士在金邊各項事工均面對人力匱乏,沒有音樂人可以教琴,沒有體育人可以教授球類運動,也沒有廚師可以教授精緻糕點製作。不是沒有「足夠」的合適人手,而是「沒有」人手,也不能靠「錢」來解決,以致宣教士無法透過開展事工服侍更多人,將福音帶給更多未信的人。

3. 柬埔寨的歷史傷痕

我年紀還小已從新聞得悉紅色高棉的恐怖統治和柬埔寨內戰的慘況,但親臨曾為「S21集中營」的吐斯廉屠殺博物館,直面屠殺事件,心情仍十分沉重。最重要的是這場浩劫並未完全成為「過去式」,至今仍對柬埔寨現時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家庭發展有影響。

可幸的是,有關當局大力改善民生,金邊巿面基本上十分整潔安全,我們更在 Factory Phnom Penh 見識到他們的高科技發展。宣教士也在教育、康體、醫療及救助婦女等方面投入不少人力和資源(包括今次造訪的 SuSu Gear Home 的康體事工、基督豐榮團契的救助婦女及教育事工、 Hebron Medical Centre 的醫療及關顧事工),不單單只將救主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帶給當地人,更致力改善他們的整體福祉,體現「整全福音」的宣教策略,讓人活得更有尊嚴,更肖似上主造物時的形象。

事實上,宣教資源出現世界性錯配。跟據 2024 年統計,全球宣教士中只有 3% 約 15,000 人正在服侍約 45.7 億「未得之民」群體 (即未有/鮮有機會接觸福音的群體),其餘 97% 宣教士都在服侍「已得之民」群體 (即已有健全教會、能自力宣教的群體)。《使徒行傳》記載了耶穌基督大使命的另一部份,祂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8) 。要留意,這項使命並不只是給有特殊呼召的宣教士,而是給所有教會的使命和責任。也就是說,教會不單要在本地向本族傳福音,也要到「地極」作主的見證。要實踐這項使命,表面上看似十分困難,但在全球化的風潮下,實踐使命的方法已變得比以往簡單而多樣化。不需要親身到「天涯海角」,我們也可以:

  1. 為正在海外傳福音的宣教士祈禱,並他們的需要作出恒常金錢奉獻
  2. 參與差會的祈禱聚會或關懷小組,認識更多「未得之民」群體,為他們歸主祈禱
  3. 參與本地的跨文化服侍,將福音帶給近在咫尺的「未得之民」群體
  4. 參與訪宣(訪問宣教)和短宣(短期宣教),親身認識海外宣教工場,並協助宣教士在當地的事工
  5. 鼓勵更多有海外宣教心志的基督徒,回應上主的呼召

【平凡文化事工】回應普世聖公宗的五大使命標記,致力動員信徒回應呼召。願望我們有更多機會和場景,繼續參與宣教事工,協助主耶穌和祂忠心的僕人們將救主的福音帶給未得之民,實踐將福音傳到地極的使命。阿們。祝大家平安.美善 Pax et Bonum

參考文獻

Benedict

與貓喵 Mikan 和 Yuzu 同居中的聖公會人。曾修讀人類學、日本研究、宗教研究、文化及保育旅遊等,2021年於建道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兼讀課程畢業,主修跨越文化研究。現時在本港推動信徒認識跨文化事工和本地少數族裔的福音需要,計劃在未來投身日本宣教行列。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