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枝主日 (2025年4月13日)
棕枝主日(Palm Sunday),羅馬天主教會又稱為「聖枝主日」,是大齋期第六個主日,紀念主耶穌騎驢子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由棕枝主日起至聖週星期六為止(即救主復活日守夜前),被稱為聖週(Holy Week),是主耶穌踏上苦難和死亡的最後一程,也是大齋期的高峰時刻。聖週的最後三天,也被稱為「逾越節三日慶典」,包括藝聖週四設立聖餐日、聖週五救主受難日及聖週六晚上的救主復活日守夜。
棕枝主日的名稱沿於主耶穌進城時民眾以樹枝夾道歡迎祂,並高喊「和散那」(即「上主!求祢拯救我」的意思)稱頌祂。但符類福音的記載,實際上只提及樹枝,並沒有指明是棕枝。教會傳統上在本主日的禮儀中一直使用棕枝,而在本主日經過祝聖的棕枝將會保留至下年的大齋期前並燒成灰燼,在大齋首日塗禮中使用。
棕枝主日的禮儀用色不是紫色而是紅色,因為按大公教會的經課傳統,本主日的福音經課,依照甲乙丙年所對應的福音書,誦讀基督受難始末的相關章節;因此本主日的另一個名稱是「基督苦難主日」,也就使用了象徵流血的紅色。本年度是丙年,因此本主日的受難始末取自《路加福音》。因為福音經課的篇幅關係,部份教會或使用戲劇性形式或不同角色來誦讀,而不是由主禮的聖品誦讀。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救主受難日當日的福音經課,不論甲乙丙年,均取自《約翰福音》。

宣召經句
和散那歸於大衛之子,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至高無上的,和散那!(《馬太福音》21:9)
祝文
全能永生的上帝,你憐憫世人,差遣你的聖子,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在十字架上受死,使我們能追隨他極謙卑的榜樣:求你施憐憫,使我們能與基督一同受苦,亦能與他一同復活;藉賴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而求,聖子和聖父、聖靈,惟一上帝,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永世無盡。阿們。
第一次/舊約經課
詩篇
第二次/書信經課
福音經課
上述經課參照《香港聖公會修訂通用讀經表》2016年版和香港聖公會禮儀專責委員會最新資料*。《通用讀經表》(Common Lectionary)乃以三年為一循環的主日/聖日讀經表(俗稱「三代經課」),輔以每兩年為一循環的平日讀經表所組成供經課表,供公共崇拜和個人靈修之用。主日/聖日每一循環皆以一卷「符類福音」為基礎,分為甲、乙、丙年。2024-25年為「丙年」,基本上以《路加福音》貫穿整個禮儀年的經課,故「丙年」又稱為「路加年」。
為便利參與主日提前崇拜(即禮拜六晚上崇拜)的兄姊,一般而言,主日經課會在禮拜六傍晚刊登,而一般聖日會在當日上午刊登。為方便兄姊直接閱讀經課,每段經文均附有連結,《聖經》經文採用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版》上帝版,《次經》經文採用香港聖公會2014年修譯的《次經全書》。
* 有需要時,也會參照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公佈的的羅馬教會通用禮儀日曆及香港教區專用禮儀日曆。